期刊简介

《光明中医》杂志自1987年创刊,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科研、面向社区、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以坚持"寓医理于临床"为编辑方针,坚决执行新闻出版署和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期刊管理的规定,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办刊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不断进步,随着逐年的宣传,杂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本刊2006年起改为月刊,欢迎订阅(邮发代号82-525)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光明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891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592/R

邮发代号: 82-52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光明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光明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8914
  • 国内刊号:11-159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光明中医杂志2011年第9期文章
  • 清燥救肺汤的方源、方证及临床扩展应用探析

    介绍清燥救肺汤的源流,方证,并结合兼证分析药物常用加减,后通过举例介绍清燥救肺汤的临床扩展运用.......

    作者:岳滢滢 刊期: 2011- 09

  • 中药调剂中几种易混淆中药的鉴别

    本文针对附子与白附子、黄芪与桔梗、秦皮与合欢皮、菟丝子与紫苏子、桃仁与苦杏仁、冰片与樟脑的来源、功效与主要鉴别特点分别进行了浅述.......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1- 09

  • 临床常用易混淆中药的性状鉴别

    中药混淆是造成中药房应付药物错误的大问题,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工作者一定要学会鉴定识别技术.......

    作者:田顺莉 刊期: 2011- 09

  • 管黄与伪劣品牛肝管的鉴别

    管黄同胆黄一样均是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的干燥胆管内结石,又称竹节黄,空心黄.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之功效.但是天然牛黄货源紧缺,而管黄在商品药材中又实为少见.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类似管黄的伪劣品牛肝管冒充管黄销售.现将其性状、经验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

    作者:常香云 刊期: 2011- 09

  • 如何把握中药的服用时间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 09

  • 《要药分剂》之中药分类研究

    目的探讨《要药分剂》对现代中药学分类的影响.方法将二者中药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前者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分类,各剂都以后者1~2类中药为主.结论前者是按中药功效归类的一种方法,为近代中药功效分类打下了基础.......

    作者:曹臣;张志国;杨磊 刊期: 2011- 09

  • 从气味配伍理论和煎煮法浅析寒温并用的配伍机理

    临床所遇大多是多重病机、多样病因、病情复杂之人,处方以寒温并用多见.本文针对寒温并用的配伍方法,从气味配伍理论和煎煮法作为切入点,论述了寒温并用的配伍机理,并突出了气味配伍理论在药物配伍中的重要性,以及煎煮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为煎煮法的推广使用作铺垫.......

    作者:叶伯鑫 刊期: 2011- 09

  • 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初探

    目的通过丹参仿野生种植实验,为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思路.方法在药材生产中实施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生产高品质的近乎野生的药材.结果与结论: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品质远远超过了野生和一般种植的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三大难题,说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兰;吴杰 刊期: 2011- 09

  • 姜黄和片姜黄临床应用的甄别

    姜黄:始载于《唐本草》.苏恭谓:“姜黄根叶都有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苏颂日:“姜黄今江、广、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宽三四寸,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暴干.”《植物名实图考》载:“今江西南城县里龟都种之成田,以贩他处染黄,其形状全似美人蕉而根如姜,......

    作者:张新华;韩立杰 刊期: 2011- 09

  • 略谈赤芍白芍的异同点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芍药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芍药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历史之“芍药”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前者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中的衍生应用之一.......

    作者:裴艳霞 刊期: 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