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光明中医》杂志自1987年创刊,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科研、面向社区、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以坚持"寓医理于临床"为编辑方针,坚决执行新闻出版署和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期刊管理的规定,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办刊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不断进步,随着逐年的宣传,杂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本刊2006年起改为月刊,欢迎订阅(邮发代号82-525)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光明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891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592/R

邮发代号: 82-52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光明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光明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8914
  • 国内刊号:11-159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光明中医杂志2013年第7期文章
  •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论治脾阴虚证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在论治脾胃病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理论体系,笔者对徐老诊治的多例脾阴证虚病例进行了经验总结,通过概念、临床表现、病证鉴别、辨证特点、治法方药、案例分析等方面对脾阴虚证进行了讨论.......

    作者:宁丽琴 刊期: 2013- 07

  • 杨世忠教授三定辨证法在汗证中的运用

    导师杨世忠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定位、定性和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自汗之证定位在表,与肺之生理功能失常息息相关.因为气虚津伤,故定性为虚证.气虚之始,恶风,稍劳汗出,面色恍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气虚之渐为阳虚,阳虚甚者,在伴见严重恶寒,添覆衣被,不见其缓解的同时,往往会出现因肌肤失养,产生肌肤疼痛感,经脉失养,产生肢体拘挛疼痛感;继续发展下去,会造成气津两伤,阴阳两亡,此乃定程度之说.桂枝汤既可用于解表......

    作者:袁勇 刊期: 2013- 07

  • 黄素英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简单性增生病经验介绍

    黄素英教授,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蔡小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黄素英教授通过多年临床诊疗实践,对治疗妇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黄老师抄方,将黄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瑞银;胡国华;黄素英 刊期: 2013- 07

  • 耳穴压豆治疗妊娠恶阻研究述评

    妊娠恶阻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妇女妊娠早期出现呕吐、厌食,食入即吐,甚则水米不进,对胎儿和母体均有不良影响为主要特征.目前中西医对妊娠恶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用药非常局限,而且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作为中医学非药物疗法的耳穴疗法,它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治疗妊娠恶阻颇有疗效,日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作者:王芳;田翠 刊期: 2013- 07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特征性改变是玻璃膜疣(drusen)形成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确切发病机制不清,衰老、营养失衡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目前相关学者对AMD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AMD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卫平;汤君燕 刊期: 2013- 07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回顾述要

    本世纪初至目前各地继续开展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本病)的研究,较之上世纪末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者们作了大量的不同层面的研究,有关本病的文献甚多.回顾近10余年以来的研究状况,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本病.本文仅就综述为主、兼及学术探讨和学位论文中有重要见解者,综而述之,或许对有志于从事此病的研究者有参考作用.......

    作者:宋飞跃;舒鸿飞 刊期: 2013- 07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治疗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远期疗效防止复发方面亦有较大突破,显示其治疗特点和优势.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显示中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进展.......

    作者:幸梦琳;张永慧;刘海枝 刊期: 2013- 07

  • 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品种的药性和食性与五行分类研究

    药食同源是说药物和食物是同一种基源.卫生部分布的87种药食同源的品种,均属不同的五行分类.传统中医药认为,药物与食物的药性和食性与五行分类关系密切,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对药性和食性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药食的五行分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佳的功效.......

    作者:陆华 刊期: 2013- 07

  • 《临证药王歌诀》精选赏析之——痹证篇

    1薤白--治疗胸痹之王[歌诀]胸痹要药王薤白,苦温辛滑通肠节.胸阳不振阴寒结,胸闷刺痛皆可歇.[释义]中药治疗胸痹证首选薤白.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胸阳之闭结,用于寒痰内阻、胸阳不振所致的胸痹证;其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能通胃肠气滞,用于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以及泻痢里急后重.......

    作者:范竹雯;杨建宇;李彦知;郑绍明;李娜 刊期: 2013- 07

  • 对人参芦头入药原因的探讨

    自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将参芦收载为人参的药用部位以来,为了探明原由通过对其基源、化学成分、临床应用、药源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得知其基源自历代本草及医家各有记载和认识;化学成分上与人参主根所含相似;临床应用上参芦涌吐、耗气的记载缺乏理论依据,而其确有与人参主根相同的补益作用;再有参芦的重量为主根重量的8%~15%,带芦头入药既减少了药源的损失,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基于以上原因自2005年版......

    作者:王春来 刊期: 2013-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