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光明中医》杂志自1987年创刊,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科研、面向社区、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以坚持"寓医理于临床"为编辑方针,坚决执行新闻出版署和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期刊管理的规定,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办刊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不断进步,随着逐年的宣传,杂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本刊2006年起改为月刊,欢迎订阅(邮发代号82-525)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光明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891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592/R

邮发代号: 82-52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光明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光明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8914
  • 国内刊号:11-159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光明中医杂志2015年第6期文章
  • 九味散结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九味散结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方法运用猪甲状腺球蛋与完全弗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复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动物模型......

    作者:赵玉立;郭俊杰;潘云蓉 刊期: 2015- 06

  • HPLC 法测定壮骨胶囊中补骨脂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壮骨胶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C18(4.6×250mm,5μm);流动相:30%乙腈-0.5%乙酸水;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6nm;进样量:20μl。结果补骨脂素在0.002~0.04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5.28%,RSD为1.84%(n=5);异补骨脂素在0.002......

    作者:肖晏婴;黄德红;王洪军 刊期: 2015- 06

  • 中医临床思辨模式

    从《黄帝内经》对病、脉、症的全面认识和论述,到《伤寒论》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的两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辨证论治是当代对中医学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中医临床思辨模式归于五个方面:基于疾病认识的中医思辨模式,基于人体的中医思辨模式,应时辨证,应地辨证,应天辨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以阴阳五行等为说理工具,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唯物唯象、理法方药、经脉针灸、辨病脉证论治、辨证论治,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作者:邹勇 刊期: 2015- 06

  • 《金匮要略方论》痰饮的证治心悟

    《金匮要略方论》首设“痰饮”病名,重点在论述“饮”。广义“痰饮”依其饮停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狭义“痰饮”只是四饮中的一种。其形成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导致肺脾肾功能异常,尤其是脾的升降运化、开阖枢的作用。影响水液代谢,使常道聚饮为患,变证从生。治疗当以“温药和之”为总则,采用温阳、发汗、利尿、逐水的同时,始终注意健脾和胃,顾护阳气。从“饮”治疗高血压病之“眩晕”等症,按脾虚水停,......

    作者:张先茂 刊期: 2015- 06

  • 厥阴络病论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非仅为外感病而设,却是万病之总括,开后世之门径,厥功甚伟。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论治内伤杂病,对络病学的发展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笔者对《伤寒杂病论》治络思想进行了研究及在临床上的体悟,认识到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往往在血在络,在六经病位上属厥阴病。由此,笔者提出了“厥阴络病论”的观点。......

    作者:唐甲哲 刊期: 2015- 06

  • 浅谈《伤寒论》中的重阳思想

    昔日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之作,直至今日它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其学术思想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其重视阳气的思想贯穿整部著作。重阳就是重视阳气,或者说是强调阳气的主导作用。整部《伤寒论》以伤寒立足,从原文到组方用药,再到方后煎服法,处处都体现仲景的重阳思想。......

    作者:齐立军;王军 刊期: 2015- 06

  • 脉诊初探

    《黄帝内经》较全面的提出脉诊的内容、部位、作用。根据体征,提出了“十二经遍诊法”;“寸口脉诊”;“三部九候脉诊”;“人迎寸口比较脉诊法”。自《难经》提出“独取寸口”后,历代医家偶有提倡多部位诊脉,脉诊部位逐渐统一到“寸口”,其脉理解释从《黄帝内经》的实证向心证转变,出现“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近现代的研究提示多部位脉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脉诊的扬弃,完善中医体征的内容,推动中医的发展。......

    作者:吕云华;张建梅;陈瑜;资润;高敏 刊期: 2015- 06

  • 本刊针对个别网站及个人以本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声明

    ......

    作者:光明中医杂志社 刊期: 2015- 06

  • 《光明中医》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

    作者: 刊期: 2015- 06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

    作者: 刊期: 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