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光明中医》杂志自1987年创刊,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科研、面向社区、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以坚持"寓医理于临床"为编辑方针,坚决执行新闻出版署和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期刊管理的规定,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办刊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不断进步,随着逐年的宣传,杂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本刊2006年起改为月刊,欢迎订阅(邮发代号82-525)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光明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891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592/R
邮发代号: 82-525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光明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8914
- 国内刊号:11-159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326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面瘫病患者采用先针刺、后背俞穴拔罐相结合治疗,按照不同的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即发病的1~7天,取基本穴位,不带电,手法轻,穴位少;静止期,即发病的8~15天,带电,刺激量大,手法重,穴位多;恢复期,即发病的15天以后,带电,刺激量小,穴位少。结果无效10例,有效15例,显效65例,痊愈236例,总有效率96.87%。结......
作者:王康社;边燕丽 刊期: 2016- 10
-
隔姜灸中极穴治疗腰椎手法复位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隔姜灸中极穴对腰椎手法复位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复位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排尿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中极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同时间段排尿率和导尿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侯桂红;刘莹莹;牛静 刊期: 2016- 10
-
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改善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与口服药物治疗哪种更能有效的缓解骨性关节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对疼痛、肿胀、活动度进行评估,观察经干预后患者疾病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8%、观察组总有效率41.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作者:董文超 刊期: 2016- 10
-
下肢皮牵引在膝骨关节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皮牵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肢皮牵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72例,观察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15d后,参照JOA关于KOA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临床控制36膝,显效30膝,有效12膝,无效2膝,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下肢皮牵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符合生物力学。......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6- 10
-
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郑氏按摩十三法、针灸、牵拉放松法的综合方法治疗青少年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前后用视觉类比疼痛评分量表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视觉类比疼痛评分量表有统计学差异(P......
作者:石洋 刊期: 2016- 10
-
中医辨证分型、分阶段治疗高血压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分阶段治疗高血压,突出中医优势。方法随机对高血压患者运用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方式分型、分阶段诊治,予以总结。结果临床诊治的实践,诊治中分为肝火旺盛型,阴虚风动型,气血亏虚型,痰湿中阻型四型,根据每型分为初始治疗与巩固治疗两个阶段,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此理论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降压较为平稳,疗效持续时间长,依从性好。......
作者:陈桂霞;李清波 刊期: 2016- 10
-
苓桂术甘汤剂量变化的临床应用体会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先河,其立法创方之严谨,临床疗效之卓著,堪称经典。历代医家均精研其辨证思想与方证精髓,从中汲取了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然而,时至今日,关于《伤寒杂病论》中药物剂量的临床应用方面仍有较多争议。古有传药不传火之秘,中医治病在辨证、立法、选方、遣药之外,取效与否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在于药物的剂量是否恰当。笔者认为,用药以偏纠偏,病轻药宜轻,病重药宜重,兼之因时、......
作者:周睿;杨红霞 刊期: 2016- 10
-
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举隅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王清任所创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等。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血府逐瘀汤,灵活加减,如呃逆、失眠、高血压等辨证属气滞血瘀,阻滞不通之证,皆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刘要武 刊期: 2016- 10
-
真武汤加减运用验案3则
“真武汤”为《伤寒论》名方,临床广泛运用于阳虚所致的眩晕、心悸、心衰等病症,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更具突出疗效,但仍需把握好该方的方义及药物的配伍,对于疗效的提高尤为重要。阳气亏虚,则或发冷,或眩晕,或心悸,或脑鸣,以温阳之法治之。真武汤专为阳虚水泛而设,可使清窍得以温通,水湿得以温散,筋脉得以温养。......
作者:王小强;白雪 刊期: 2016- 10
-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中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性护理、中药涂擦、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进行对比,中医组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刘新宁 刊期: 2016- 10
动态资讯
- 1 昆仙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 2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活动期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12例
- 3 骨科手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化疗后呕吐
- 6 补肾活血祛瘀方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86例
- 7 术芍黄芩汤治疗先兆流产45例
- 8 益气温阳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 9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58例疗效观察
- 10 疏肝疗法的历史沿革及当代运用范围研究
- 11 浅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苓桂术甘汤之眩晕
- 12 丹溪枳术丸加减治疗脾虚食积证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 13 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14 滋血润肠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功能性便秘
- 15 脑髓为脏之理论探讨
- 16 祛风止痉汤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峰流速变异率的影响
- 17 银屑病治疗1例
- 18 《中药学》趣味教学方法探究
- 19 当归四逆汤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临床分析
- 20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