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光明中医》杂志自1987年创刊,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科研、面向社区、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以坚持"寓医理于临床"为编辑方针,坚决执行新闻出版署和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期刊管理的规定,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办刊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不断进步,随着逐年的宣传,杂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本刊2006年起改为月刊,欢迎订阅(邮发代号82-525)

首页>光明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光明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8914
  • 国内刊号:11-159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光明中医杂志2014年第10期

中药药效源流

吕聪枝;苗治国

关键词:中药, 药源, 伤寒沦
摘要:关于中药的起源,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流传至今,《帝王本纪》和《淮南子》中各自载有伏羲、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可见,初人们对于中药功用的了解,是从不断的品尝、实践中得来的,这些知识,散见于古代早期的诗歌(如《诗经》)、地理志(如《山海经》)中,例如《诗经》中有“食其(不苜)实宜子孙”,《山海经》中有“食之已苈”、“食之多力”的记载。随着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记载这些用药经验的专门书籍才得以出现,《神农本草经》便成为众多本草著作中唯一幸存者,《本经》对药物的记载,如“茯苓,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犹恚惊悸邪恐悸,心下结痛”“蜀椒,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1]。这时,药物的功效得到了部分的抽象,如寒热,与人体的寒热对应起来,症寒治以热,症热治以寒,同时,补(虚)泻(实)的理论也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2]。虽然,此时《内经》中也有五脏苦欲的用药理论,但未得到充分的重视。